云知聲放不下上市
為成功登陸港股市場,“AI獨角獸”云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知聲”)決定再進一步。根據港交所官網,近日,云知聲更新招股書,進一步推進了其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流程,中金公司(601995)、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二次沖擊IPO
云知聲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對話式AI技術為基礎,通過云服務和AI芯片,為智慧物聯與智慧醫療兩大領域提供智能化產品服務與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度收入計,云知聲是當年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提供商。
云知聲將自己形容為“中國AGI技術的先行者”。招股書提到,云知聲在2017年Transformer算法和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就推出首個基于BERT的大語言模型UniCore,并為垂直行業客戶賦能一系列AI解決方案。
2023年5月,乘風大模型浪潮,云知聲發布具有600個億參數的山海大模型,而山海大模型正是由UniCore演進和改良而來。招股書稱,相比UniCore,山海大模型具有更大參數及數據規模、更強的生成能力以及多語言及基本知識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20年11月,云知聲便曾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過上市申請。當時正值人工智能的上一波浪潮,受疫情影響,包括測溫設備、服務機器人等在內的AI硬件產品需求大漲。資本推動下,包括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云天勵飛等扎堆啟動科創板IPO。
但僅3個月后,云知聲便主動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對此,云知聲CEO黃偉向媒體回應稱“先發展業務”。
“老大難”的虧損
除輿論風波外,連續的虧損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之一。如今,云知聲虧損問題依然存在,但已經呈現出了收窄的趨勢。根據最新更新的招股書,2021—2023年,云知聲凈虧損分別為4.34億元、3.75億元和3.76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72億元、1.83億元和1.37億元。
對于未來是否有扭虧為盈的預期等問題,記者聯系了云知聲,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對于虧損原因,云知聲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產生大量研發開支。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云知聲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88億元、2.87億元和2.86億元。
虧損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的“老大難”問題。以商湯科技為例,目前該公司仍未實現盈利。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實現營收14.3億元,同比增長1.3%;凈虧損達31.4億元,同比收窄2%;調整后凈虧損為23.9億元,同比收窄6.7%。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提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在初期階段往往無法實現盈利,且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業化進程相對較長,需要時間來積累用戶和市場份額。此外,人工智能行業還面臨技術壁壘高、競爭激烈、商業模式不成熟等挑戰,這些都導致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虧損的困境。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也對記者分析稱,上一輪AI浪潮主要關注于基礎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場景的拓展,而這一輪大模型浪潮則更加注重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進程。大模型在技術上更為成熟和穩定,能夠處理更復雜的任務和數據類型,這使得其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和深入。
“然而,大模型同樣面臨落地難的問題”,王鵬稱,盡管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業務中并取得商業成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大模型的商業化進程也可能受到市場需求、競爭格局、政策法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其他財務數據顯示,云知聲收入由2021年的4.56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7.2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26.3%,毛利由2021年的1.45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2.9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42.5%。按業務劃分,云知聲近80%的收入來自于智慧生活業務。數據顯示,2023年云知聲智慧生活收入5.79億元,占比79.6%。
與此同時,云知聲還強調公司擁有龐大的客戶群,不依賴任何單一客戶。數據顯示,2021—2023年,云知聲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34.4%、30.8%及27.4%,包括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智工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英偉達宣布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
- 長電科技:大股東籌劃公司股權轉讓事宜,股票明日起停牌
- 1.86億元!這家公司自曝遭合同詐騙
- 周三機構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 拜登的“亞利桑那芯片夢”越走越慢 多家產業鏈供應商暫緩建廠
- 證監會對恒大地產處以41.75億元罰款
- 鋰電龍頭業績亮眼 產業鏈供需結構已有改善
- 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2.5%,全球供應支撐價格
- “198元便能定制一個數字人視頻” 誰在為AI“復活”生意買單?
- 多家外資機構主動發聲看好中國股市